
11月22日上午,南华大学病理学科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相关学科科研与转化交流座谈会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办公楼举行。以肝癌新型血清标志物醛酮还原酶1B10为核心研发的肝癌创新诊断试剂——《醛酮还原酶1B10测定试剂盒》是本次会议的焦点项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党委书记曾国,副院长曾希,教务室主任周文化、南华大学病理学科高层次人才曹德良教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立新,科教部主任曾玲,消化内科主任郭敏,病理科主任杜维,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姚海燕,肿瘤科副主任杜阳峰,感染科副主任丁志祥等临床一线专家出席会议。
《醛酮还原酶1B10测定试剂盒》是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诊断产品,其研发者曹德良教授结合丰富的研究证据和生动的临床病例证明了醛酮还原酶1B10在肝癌预警筛查、早期诊断等方面的突破性临床价值,有效帮助患者早治获益。
曾希院长强调,醛酮还原酶1B10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醛酮还原酶1B10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高表达,但是在正常人血清中的本底水平极低,比甲胎蛋白(AFP)低近100倍,因此醛酮还原酶1B10较AFP更灵敏、更特异,能更精准诊断早期肝癌。
常德市一医院专家高度期待醛酮还原酶1B10的科研合作与转化应用。
感染科丁志祥主任分享了醛酮还原酶1B10临床应用的结果,指出:醛酮还原酶1B10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性能优于AFP,尤其在AFP阴性肝癌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健康管理中心姚海燕主任表示,传统的肝癌诊断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局限性,提高肝癌早诊率一直是临床关注重点。醛酮还原酶1B10在肝癌预警、早期筛查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期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能够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提高肝癌早诊率。
肿瘤科杜阳峰主任表示,肝癌治疗疗效的及时评估极为重要,醛酮还原酶1B10极短的生物半衰期及其在手术切除疗效评估中的作用,预示其在肝癌靶免与介入治疗中的潜力,期待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合作。
会议总结: 此次会议深化了南华大学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产学研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强项,实现加速醛酮还原酶1B10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的目标,共同为提高肝癌早筛早诊率,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水平贡献更多力量。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